越南范鸿泰墓:
一个越南革命烈士的归宿
范鸿泰墓,先后有两处墓址,原墓初葬在今广州市越秀区先烈路的二望岗,1925年1月当时同情和钦佩范鸿泰的广州人义举修建而成,墓地东北西南朝向,烈士可于长眠之地长望故乡,以解烈士思乡念土之情。新中国成立后,到了50年代中后期,广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进行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公路扩建,范鸿泰墓所范鸿泰墓地在地与当时城市道路规划相悖,市政府报请省委同意,决定将范鸿泰遗骸迁葬它处,后来新墓选址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的太和岗,到1958年4月12日,新墓正式建成并举行了落成仪式,范鸿泰的遗孀、儿子等家属应邀参加,越南劳动党高鸿岭作为越南党和政府的代表也出席了活动。
范鸿泰新墓,是由花岗石修筑而成,墓前竖立有墓碑,碑高3.27米,碑身与锥形相似,上窄下宽,造型醒目;碑座有3层,底层面积为12.96平方米。墓碑正面镌刻中越对照文字“越南范鸿泰烈士之墓,出生于一八九二年,牺牲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九日,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重建”。范鸿泰墓地侧有一块用端石质材镌刻的范烈士墓表,长1.8米,高2.6米,记述烈士生平简历,该墓表属于原墓遗物,迁葬时从原墓被一起移来的。
范鸿泰(1892--1924),原名成绩,越南义安人,祖父范中选和父亲范成美都参加过潘廷逢领导的香溪起义。范鸿泰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法国殖民主义者镇压这次起义的种种暴行,爱国志士被杀害,村庄被烧毁,财物被抢劫。这一切激起了范鸿泰对帝国主义的极端仇恨。范鸿泰早年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是越南早期革命志士之一,因在中国刺杀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未遂投白鹅潭自沉而闻名中外。他的这次暗杀行动,导致英法帝国主义推出“新警律”,直接引发沙面工人大罢工。
范鸿泰墓地
1924年6月18日,印度支那总督马兰按期抵达广州进行访问在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的帮助下,范鸿泰事先得知了马兰具体日程的安排,于是,当日并携带手枪在白鹅潭码头等候,准备趁马兰登岸时一举击毙,事与愿违的是马兰舰船一到码头,广东政府官员及好奇民众立刻凑前迎接和观看,范鸿泰举目四望,人头攒动的时况,打乱了他谋杀马兰的计划,因为如果当时选择射击的话,即使打中马兰本人,也会给周围无辜广东民众造成伤亡,于是,范鸿泰当场自主决定放弃了暗杀。
6月18日下午,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在沙面法国领事馆举行茶话会,欢迎马兰到来,范鸿泰假扮成记者再次溜进了茶会现场,不幸的是,当时与会的嘉宾人数众多,宴会厅内到处人影晃动,范鸿泰判断短时间内举枪射击是难以瞄准目标的,同时,为了不伤及无辜,再次无奈放弃了刺杀机会。
6月19日,范鸿泰再得新的刺杀良机,为表明暗杀决心,范亲笔含泪写了遗书—《告全世界人民》,临走之际,再给越南革命同志留下了“事成与否,固不可期,然吾誓不入法人之手”的遗言。当天,在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及中国革命者合力帮助下,范鸿泰再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广州沙面维多利亚酒店(现今胜利宾馆),以投掷炸弹的方式行刺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炸弹爆炸后当场就炸死炸伤其随从数人,麦林因为距离爆炸点稍远而侥幸逃脱。爆炸案发生后,周边的军警迅速出动,包围和追捕范鸿泰,在走投无路情况下,范鸿泰毅然决然地跳入了珠江白鹅潭,6月21日上午范鸿泰的遗体在珠江南堤河面附近被发现,三国警方闻讯联合验尸,确认了范鸿泰越南人的身份。因为范鸿泰的这次暗杀行为,沙面英法租界当局以此为借口,颁布侮辱中国人人格的“新警律”,从而引发沙面洋务工人大罢工,最终迫使沙面租界当局取消“新警律”。
今日,范鸿泰长眠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之内,绿荫和花丛簇拥着烈士的墓地,墓前常年摆放着慕名而来的敬仰者供奉的时新的朵朵黄花,鲜花不萎,烈士的精神长存,他的故事也将长久地被铭记于广州辉煌的革命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