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墓:
叶帅与他的战友永远在一起了
叶剑英墓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面,按照路标的指引,从广州起义纪念碑右边穿过一条小路,就可以找到一块高4.6米用天然花岗石雕琢而成的纪念碑,纪念碑的上面有叶帅的半身浮雕像和邓小平题写的“叶剑英”三个镀金大字,碑前的红褐色卧碑上刻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叶帅墓东北方向是广州公社烈士墓,西南方向有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塑纪念广场,在叶帅墓前,经常有游客驻足凭吊,并且献上鲜花。一生叱咤大江南北、为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叶帅,最终选择长眠于此,与他跟广州的不解之缘有关。
叶帅墓前时常有瞻仰的人献花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少年时代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叶剑英随父赴南洋。第二年回国,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于民主革命。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护卫孙中山前往黄埔,同时指挥军舰同叛军作战。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捍卫孙中山。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目前在长洲岛的黄埔军校还有叶剑英的大幅油画像。抗击陈炯明,护卫孙中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叶剑英在广州初步展现了他的革命意志和卓越军事才能,也就是在黄埔军校工作的时期,叶剑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7年,是叶剑英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南昌起义之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州举行武装起义。12月11日凌晨,叶剑英领导下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打响第一枪,广州起义爆发。叶剑英赶赴设在广州市公安局的工农红军总司令部,任红军副总司令,和总司令叶挺共同指挥战斗。经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但是,广州起义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中建立的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也是在这次起义中,叶剑英痛失张太雷、周文雍等战友,令他一辈子刻骨铭心。
广州起义之后,根据革命需要,叶剑英南征北战,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指挥人民军队解放了广州。1949年8月1日,中央任命叶剑英为新的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广州解放。
广州解放之初,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广州军管会主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等多个职务,领导了广州市的接管工作,实现迅速接管政权,恢复生产,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使历尽沧桑的古城广州,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首任市长,他组织重修了海珠桥, 改善了珠江两岸的交通;创办了南方大学(今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亲自担任校长,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也就是在他当市长的任上,他把1927年广州起义战友们长眠的旧刑场红花岗,定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为牺牲的5000多名革命战士和群众找到一个安息之所。
1986年10月22日,89岁的叶帅在北京逝世。十天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回广州,并于一年后葬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在这里,叶帅实现了和广州起义的战友们再聚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