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校园信息
北京将视力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破冰意义不容小觑,值得推广
发布时间:2019-09-27 10:19   发布者:生活报

10月15日至11月8日,北京市5万2千名中小学生将进行体质健康监测。视力指标将作为“成绩”,首次被要求采集上报。

市教委19日发布通知,按照各区中小学生总数按比例从CMIS电子学籍库中随机抽取约5万2千名中小学生,覆盖各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2个学段。测试地点原则上会选择具有400米跑道的学校。

北京将视力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破冰意义不容小觑,值得推广

网络配图

此次测试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设置不同分组。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必测项目”。每一个测试项目都有具体的评分表。“裁判”是经市教委经公开招标后选定的一家公司。它将负责实施测试工作,提供现场组织、测试器材、技术支持等服务,并为各区提供监测分析报告。

市教委表示,各区要认真组织中小学校及区学籍管理部门于10月10日前完成学生学籍数据与市教委信息中心学籍信息同步工作。所有测试问题都需在现场进行确定,原则上学生离场后所有成绩将不得更改。

破冰意义

多年以来,学生体质监测一直以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为主,以此反映出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情况。这样的指标体系看似全面,却忽视了视力指标也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十大标准中,就包括“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面对近视率持续上升且趋于低龄化的严峻形势,学生视力不应继续成为体质监测的盲区。

今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视力指标首次作为“成绩”采集上报,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体质健康监测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同,后者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成为综合素质评价、评先评优、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前者只是抽取部分学生,监测结果不会与个人利益挂钩,但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的破冰意义并不容小觑。

北京将视力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破冰意义不容小觑,值得推广

网络配图

一方面,能够提高政府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体质监测,并非走走过场,测了白测。根据规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还将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势必倒逼各级政府和学校切实重视起来,严格落实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努力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另一方面,有助于纠正广大家长的认知误区。一直以来,“近视不是病,大不了戴眼镜”的观念在不少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一些家长放任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还有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买大量教辅题目,使孩子的眼睛很难得到放松调节。事实上,视力不良也属于体质不良,近视不仅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是有力提醒,引导其端正思想认识,积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形成合力。

作者:张涛

有利观念纠偏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也引起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比如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与全国各省份签订责任书,力争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而要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首先就需要纠正漠视视力问题的错误思想观念。通过将视力指标纳入体质健康监测,就是将视力不良纳入了体质健康问题,这有利于学校、家长正视与重视学生近视问题,把近视当成孩子的“健康杀手”对待,从而纠偏原有观念,督促相关各方“睁开眼”看清视力不良问题,从而才可能积极应对。

北京将视力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破冰意义不容小觑,值得推广

网络配图

同时,这样也助于倒逼学校、家长真正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比如学校要多安排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户外运动,多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用眼知识,防范近视。

要看到,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只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一个方面,只是对错误观念的纠偏,促使相关方面正视视力不良的危害性。要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还需要改变教育功利化倾向、切实采取防控措施等,即社会各方都要“守土有责”,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尽一份力,这样才可能起到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企乃至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积极效果,让广大儿童青少年都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戴先任

值得推广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早已有之,但将视力纳入其中还是首次。以往的“必测项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如今要求采集视力指标,增加了测试项目,不仅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测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也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近视防治“学校是认真的”。将视力连同其他项目测试结果一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必将引起学生和家长对视力的重视,可谓为近视防治“加码”。

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特点。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7亿人,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左右。

北京将视力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破冰意义不容小觑,值得推广

网络配图

不可否认,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长期以来“近视不是一种疾病”“重学业轻体质”等错误观念以及对近视“重治轻防”的态度有关。但是,近视却实实在在危害着我们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小则关乎个人身体健康、前途命运,大到关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且近视形成后不可逆转。因此,近视防治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基于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针对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有关部门等各个主体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和要求。其中,在学校层面,就要求学校对学生“定期开展视力监测”。此次北京市将视力测试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也是对国家层面近视防治工作的具体落实。

近视防治不是小事,涉及多个主体,需要撼动传统观念,困难虽然不少,也要迎难而上。北京此次的尝试值得赞赏。需要提醒的是,近视防治需避免矫枉过正,对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情况应有所预警,如设置视力情况在学业评价中的科学比重和边界,保留对先天性近视学生的评测空间,在具体关联到学生正当受教育权落实方面,提前拿出周密和严谨的执行办法。

北京市教委为各地教育部门应对学生近视率高居不下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有理由相信,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权利落实到位,更多有实效性的地方举措会陆续涌现。